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请别丢了您的“话筒”!

党委教师工作部 河南大学好老师 2024-04-02




近日

一则题为“合肥教育名师陈某某

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网帖

在微博、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上

广为流传


网络视频截图


事发后

“合肥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布情况通报称

2月18日下午

安徽省属某高校教师陈某某

在安徽庐江县某中学作感恩和励志演讲时

因内容不当

引发师生不满

被当场制止


连日来

事件持续发酵

引发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陈某某不当言论

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规范

也有人为陈某某“鸣不平”

认为问责有点小题大做

…………


事发后在网络上不断发酵



“教育名师”何以被“教育”?

针对这一事件

河南最美教师

中原名班主任

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以及高校专家、学者

共同就这个话题发表看法

一起来看

↓↓↓


老师,请别丢了您的“话筒”

王涛


近日,合肥教育名师陈某某讲座内容不当被学生当场夺走话筒的视频,引发热议。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我最大的感受是:老师,请千万珍惜自己站在学生面前用话筒发声的机会,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才不会丢了您的话筒。


第一,树立正确观念,不要丢了您内心的“话筒”。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在心里有一个“话筒”,就是牢记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才能在面对学生时,用话筒发出正确和谐的声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旦背离党的教育方针,如宣扬“读书就是为了钱”的价值观,那就已经丢失了内心的“话筒”,发出的只会是杂音、噪音。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北宋横渠先生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历代传颂,而毫无远大志向、“读书只为稻粱谋”的观念则被人们鄙视。时至今日,一批批河南援疆教师克服万难,迎风西行,远赴边陲援疆支教时,大家内心里的“话筒”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在边疆各族学生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做出河南教育人的贡献。正是全体河南援疆教师内心“话筒”的同频共振,才有了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老百姓口中“找河南老师教我们孩子”的佳话。


第二,坚持以生为本,不要丢了您能力的“话筒”。


陈某某被学生夺走话筒,既有其师德理念的问题,还有其专业能力的问题。其作为讲过近千场讲座的教师,发生这样的问题,肯定与其想当然地认为“近千场的学生都一样,以前这样讲学生没反对、现在这样讲学生也会认可”的错误定位有关。他没有能够以生为本,与时俱进,认识到新时代学生的进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言论和表述。


在援疆期间,河南援疆教师深受当地孩子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能够与时俱进,正视河南与哈密的学生学情差异,以生为本调整自己的教学,很多教师在进班前,就开始背记学生长长的名字,学会将自己讲话的速度慢下来。很多孩子面对新来的援疆老师,因此没有疏离感,只有喜爱和尊重。所以,只有坚持以生为本,不要丢了能力的“话筒”,才能传递出内心正确观念“话筒”之声。


第三,始终规范言行,不要丢了现实的“话筒”。


据报道,陈某某是在讲座正式开始前,等待PPT调试的时候,随意讲话,引发话筒被夺。究其原因,可能早已忘了“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认为这不是正式讲座,言行不用规范,因此,丢了自己手中的话筒。


作为援疆教师,我们对此感触特别深。出发前,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特别是省教育厅的各位领导就反复叮嘱,一定牢记自己援疆教师的身份,不仅代表河南教师形象,更是代表河南的形象,请大家务必规范言行。而我们正是通过自己规范的言行,得到了当地各族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和援疆战友们一起,坚持每天一早站在新星市第一中学的大门前,迎接每个孩子的到来。我们始终如一的坚守,让河南援疆教师的笑脸与问候,成了校门前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成为每位家长和孩子热爱学校的第一感受。


陈某某丢了话筒,我们当引以为戒,千万不要丢了自己的“话筒”。


(作者系2018河南最美教师、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副校长)


警惕“小功利”,修炼大格局

王红玉


近日,“合肥教育名师陈某某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网帖,引发各方讨论。初听此事,我首先惊讶于这位知名教授的言论,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万千学子竟发表如此庸俗功利的言论,实在有损“传道授业”的师者尊严。


感性批判之余,我也在理性反思:我们这些没有多少光环,也没有机会站在镁光灯下接受公众审视的普通老师,有没有在不经意间发表庸俗功利的言论而令学生不齿呢?


莽莽红尘,你我皆凡人,行走于世,谁都避免不了功利。但选择了教师职业,尤其是当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超越“小功利”,彰显“大格局”。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而正是这些梦想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他们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是坚守“禾下乘凉梦”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燃灯校长张桂梅……


梦想家的品格和灵魂,是我们修炼大格局的最好教材。在给学生讲述这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时,我们也应该和这些伟大的灵魂深度交流,把他们的精神光辉融注到自己的血脉中,落实在自己一言一行中。


尽管我们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不能被世俗的观点裹挟吞噬,而要保持初心与纯粹,坚持操守和自信,立志做一位顶天立地的大先生,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和使命,把那些梦想家的精神和信念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鼓励他们在最好的年华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追梦,把个人的梦想和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益的人。


少年的热血和纯粹,也是我们提升格局的重要渠道。振奋于那个直接跳上讲台夺走话筒反驳强怼的少年,他的勇敢和刚正,让我们看到了少年最美的模样。不管是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还是说出“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刘家怡,抑或是高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少年们,都让我们不得不时刻审视为人师表的自己:经历世间沧桑,走出半生,归来是否仍是少年?


好的教育,应该是彼此滋养,互相影响。希望我们都能以梦想为灯,照亮自己,照亮学生;以少年为镜,保持清醒,永远年轻。


(作者系“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师、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濮阳市第五中学教师)


师德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

李艳丽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什么?是人,是生命,是有思想的个体。教育是师生共同生长的活力场,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心灵对心灵的影响。学生尤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处事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潜移默化之下都会成为学生精神的底子、思维的底子、心灵的底子。


某种程度上说,师德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他看见最初的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或者会连绵很多年”。


每位教师都应该谨记叶澜教授的殷殷告诫: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对你是敬意或鄙夷、反抗或喜欢,都不是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而是因为你的全部人格。


给学生的心灵田地播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老师抛却浮夸,播种踏实,学生就会收获踏实;老师剔除功利,播种纯粹,学生就会收获纯粹;老师远离低俗,播种高尚,学生就会收获高尚。唯有做好职业示范,教师才能不负先哲赋予我们的沉甸甸的传道之责。


(作者系“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师、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守住初心,莫迷失方向

王南


合肥“驱师”事件的中心人物陈教授,是多个权威学术机构的特聘专家,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他曾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有使命感”,要“把学生培养成智慧和高尚的人”。看到这些,我不禁感到一阵痛心,曾经光彩照人的履历和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了巨大讽刺,提醒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都要牢牢守住师德底线。


提醒之余,我觉得最应该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守住自己的初心。


有了远大的精神追求,人生才有价值,对每一个人皆是如此。如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迷失了方向,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动摇了自己的信念,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对下一代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师道不存,何以为师?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应该只是心中的一句口号。为人师者,要时常审视自己的“三观”,立师德、守初心,让传输正能量的语言和行为成为一种应然和自然。


(作者系“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师特别奖获得者、中原名班主任、开封市第五中学教师)


师德问责需要“小题大做”

李琰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道德有几个层次:高标准的理想师德、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底线道德。理想道德是对教师的激励和引导,基本规范可以对教师进行指导,而底线道德则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守,是不容触碰的道德红线,对教师具有极强的约束功能,而陈某某已经违背了这一根本要求,违背了基本的师德规范。


我们的社会、国家、民族需要什么样的下一代,我们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学生“三观”的塑造上有着重要影响。


对师德失规失范问题,我们更多时候需要“小题大做”、防微杜渐,要有“眼里容不得沙子”般的要求。所以,对于陈某某的“不当言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严肃对待,坚持“零容忍”。


(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德不配位,终将失位

杨岩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经验传递形式,教育过程中不仅只有知识和技术的传递,还包括教育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情绪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各方面显性或隐性的传递。


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言行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影响。青少年是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及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活动设计和内容表达上一定要做好选择,避免不当的人生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凡事德为先。教师的德行,不会随着专业能力提高而同步提高,德不配位,终将失位。教育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教师的德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这种精神感召力能够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以强大的力量去影响学生的品行、品德。


新时代教师要时刻锤炼崇高的道德品行,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过程中,体现对立德树人使命的担当。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在育人方面发挥最大教育影响

王振存


人始终是教育的中心,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最核心的使命和价值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处理好为人与为学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自由与规范的关系,既要帮助每一个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还要为其一生的幸福成长、出彩精彩奠基助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在其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发挥着教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创造新世界的人,正是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影响一个个、一批批、一代代的学子,他们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世界各地,进而创造新的世界。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厚德博学,把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育家型教师当成自己毕生的价值追求,在育人等各方面不断发挥最大的教育影响。


教育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同时还要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引导每一个孩子走出自我、小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成就大我,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学院院长)


上述文章来源于《教育时报》


师德

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

新时代教师

要时刻锤炼崇高的道德品行

立师德、守初心

让传输正能量的语言和行为

成为一种应然和自然



精彩回顾

     越团结豫有力 | 范淑光:志愿服务,师者先行

     学生眼中好老师 | 崔晓飞

     这一次,我们的方式很特别!

     警示教育 | 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七)

首届“我眼中的好老师”主题活动颁奖啦

年教师快乐工作的四大秘

@全体同学,请收下这份老师们的开学寄语!

赋能新学期,蓄力新篇章!

王彦明:我们实验室365天“不打烊”!

全网爆红后,他直呼:不适应这种喧闹!

杨捷:潜心教书育桃李,德高望重铸师魂

国家卫健委最新开学返校要求,点击查看~


审      核:张礼刚

责任编辑:赵   炎

校      对:王   一

版面编辑:高佳硕

   来      源:河南师德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